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切实遵循《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以《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为依据,以学术治理和学风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紧密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充分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在学校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中发挥了有效作用。
一、设立章程,保障学术委员会工作有章可循
(一)修订发布《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2014年1月8日,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于201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要求所有高等学校按此规程组建本单位学术委员会并制定学委会章程。校学术委员会按此规定组织成立起草小组着手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经全校范围内征求意见、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提交学校第七次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等环节,并经校长办公会最后议定,2015年2月正式出台《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校发〔2015〕26号)。《章程》对校学术委员会组成规则、职责权限、议事规程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二)制定发布《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章程》
根据《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相关规定,校学术委员会下设学科建设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学术评定委员会、科学伦理委员会等6个专门委员会,以保障学术委员会在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中发挥有效作用。经充分讨论议定各专门委员会人选后,开始组织制定各专门委员会章程。2015年9月,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专题审议各专门委员会章程和任期内重点工作。2015年12月,校学术委员会正式发布《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章程》(校学术委员会〔2015〕1号),明确各专门委员会职责和议事规程。
二、完善组织,开展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中对学术委员会组织架构的总体要求以及《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中对校学术委员会、学院(部)等基层学术委员会的组成结构、委员条件、产生程序和办法,我校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于2015年3月正式启动。
《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中规定:校学术委员会人数与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相匹配,为29人左右的单数。其中,担任学校及职能部门党政领导职务的委员,不超过委员总人数的1/4;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学院(部)主要负责人的专任教授,不少于委员总人数的1/2。依据以上规定,学校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确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按照自下而上、民主推荐的原则,共推荐产生41名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候选人。
2015年4月,学校第八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差额选举产生29名委员,组成学校第五届学术委员会。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的构成,充分体现了先进性、权威性和代表性,并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当选委员的学科分布涵盖了14个一级学科;委员中二级岗以上及特岗教授共计26人,比例达到89.66%;不担任学校、职能部门党政领导职务和学院(部)主要负责人的专任教师比例为55.17%;1970年1月1日后出生的委员比例为17.24%。
《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中规定:基层学术委员会一般由9-15人单数组成,教师人数较少的学院(部)可由5-7人组成。基层学术委员会委员由各基层单位组织在本单位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民主选举产生。各学院(部)依据以上规定,认真组织,于2015年6月全部完成本单位学术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并报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备案。
三、依章行事,充分行使学术委员会职责
本年度校学术委员会通过召开全体委员会议、电子邮件征求意见等方式,在完善学术治理架构体系、制度规范等方面切实履行职责。校学术委员会制定的各项规程、规章制度以及重要工作的布置,均由秘书处事先告知每位委员,并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分别征求意见,对于重大事项召开全体会议予以讨论。
(一)2015年3月,第四届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议定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确定委员候选人条件、产生程序,拟定时间表,正式启动学术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二)2015年4月,学校召开第八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会的170名教职工代表选举产生了学校新一届学术委员会,29名教授当选。在随后召开的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张启发院士当选为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焕春院士、张献龙教授、李崇光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全体会议还议定了6个专门委员会的主任人选。
(三)2015年7月,学校召开华中农业大学第五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邓秀新校长为当选的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启发院士为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启发院士在成立大会上做了专题发言,对《华中农业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暂行办法》和修订的《华中农业大学学术规范》出台的背景进行了解读;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一是尽快制定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及各专门委员会工作计划;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讲究学术规范的氛围,建立各级各类学术评议的回避制度;三是要求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教学方面的学术规范,加强“教”与“学”两方面的学术规范建设,包括制定教材编写学术规范,对考试作弊“零容忍”。同时,对学校相关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校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作为学校重要的学术评审机构,应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委员的产生办法及工作程序;二是人才引进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为人才强校提供了极为重大的机遇,人才的数量与学校未来的地位必然高度相关,学校应极端重视各类人才计划项目,按照标准引进人才,积极推动并给予多方面的激励措施。
(四)2015年9月,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审议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的六个专门委员会章程,以及校学术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任期内重点工作。2015年12月,校学术委员会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了各专门委员会章程。
四、齐抓共管,各专门委员会协同推进校学术委员会工作
各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各专门领域事项上审议、决策和咨询的职责,充分行使学术事务管理权责,共同推进校学术委员会工作。
(一)学科建设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审议学校学科建设“十三五”规划。
委员们建议规划中要分析我国农业发展重大战略、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和世界知名大学发展趋势,选准标杆学校、追踪其关注点并进行比较分析;要坚持问题导向,细致梳理短板学科如人文社科、工科、基础理科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缺乏标志性成果的主要原因,并在规划中加强存在问题、形势分析与具体措施的关联度。
针对学科发展定位、思路及目标,委员们建议:1.坚持“扶强扶优扶特”,明确学校的“强”、“优”、“特”,采取具体政策支持。2.积极发展信息科学,用信息科学、工程化理念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特色学科。3.选择发展路径,一种是做强现有优势特色学科,使亮点更亮;一种是潜心发展,扩大学科规模,以待未来有更大突破。4.定位不同学科的发展方向,文科成为“智库”,工科对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优势特色学科注重瞄准学科前沿。
针对学科发展的具体对策与举措,委员们建议:1.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推行新举措,待遇上可适当突破,探索试行公开招聘。2.加强学科声誉建设,注重与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学生出国(境)和留学生的规模。3.建立稳定的学科建设投入长效机制,确保学科公共平台等基础保障设施有序运行。4.加强ESI学科建设服务,定期发送ESI学科杂志分类情况,避免只用ESI指标评价整体学科。5.注重学科支撑队伍建设,对特别优秀的工程(实验)技术人员可设置相当于教师的二级或三级岗。
(二)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研究聘期内重点工作,讨论、审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十三五”改革发展规划。
委员们对本科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进行初步审议,并就聘期内及2016年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教学指导委员会聘期内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本科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与实施、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校级标准制定、专业建设质量与专业评估、本科教育教学活动学术规范和教材编写学术规范、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等八个方面开展研究与指导。2016年的工作重点为:本科教学工作制度建设、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成果奖申报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启发院士对教学指导委员会聘期工作提出四点要求:1.加强“教”与“学”两方面的学术规范建设,完善并统一学生论文撰写规范,出台教师教材编写学术规范,推进教师对教学方法、考试形式及内容等进行反思。2.拓宽视野,谋划和建设学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新增长点。3.构建本硕博贯通的课程体系,推进本研课程互认学分,推进本研衔接。4.以培育学生为出发点开设新课,如神经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等生物医学类相关课程,为学生出国留学深造提供条件。
(三)科学研究委员会多次召开全体会议,遴选、推荐项目和成果,讨论、审议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十三五”规划。
科学研究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明确聘期内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凝炼学校科学研究优先发展领域,对科学研究总体布局进行顶层设计,论证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举措;审议学校“十三五”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规划、学校自主创新基金改革方案、学术机构设置和调整方案;提出重大科学问题,谋划重大科技项目;审议推荐学校省部级、国家级科技奖励项目;联合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开展实验原始记录检查,规范科学研究行为。
科学研究委员会按照其章程规定和重点工作任务安排,多次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审议校自主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社会服务项目设立和评审方案,校级科研机构设置方案,国家科技成果奖、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遴选和推荐。专题研讨《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十三五”规划》,委员们就规划中提出的社会服务模式、科学研究方向和问题凝炼等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建议加强校企合作,支撑大型企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彰显学校社会影响力。
(四)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学术规范的宣传,严厉惩处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氛围。
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开设学风建设专栏,实现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和不端行为查处机制的“三落实”、“三公开”,并加强学术规范的宣传教育。学风建设专栏公开学术不端行为举报电话、邮箱等渠道,指定专人受理相关投诉举报、核实处理,实现“有举报、有处理、有回复”,切实净化学术氛围,现已成为我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网络平台。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上,处理结果在校园网上予以公开,藉此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根据《华中农业大学学术规范》及《华中农业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暂行办法》,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对于受理的案件,由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组织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和取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形成事实认定材料和调查报告,并经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提出处理建议。2015年,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接到举报学术不端行为案件2起,1起案件已处理,1起案件已立案;另有1起2014年立案案件处理建议已报送至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收到举报的2起案件中,1起案件为本校老师举报其他高校教师抄袭其论文,2015年12月已得到对方所属高校回复“已经给予该教师行政警告处分”;1起案件为匿名举报本校教师存在篡改原文、抄袭他人论文的案件,目前正处于调查中。
(五)学术评定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华中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规程》。
学术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明确聘期内重点工作:一是审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二是审议学校第四轮教师岗位聘任二级岗教授评聘的学术标准,以及三级岗教授评聘的基础学术标准;三是审议学校修订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的学术标准;四是评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岗位人选的学术水平,并提出具体建议;五是评定名誉教授聘任人选、推荐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的任职人选、人才选拔培养计划人选的学术水平。
为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制度,提高评审质量,2015年11月委员会修订通过了《华中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规程》。为提高评审组织设置的科学性,新《规程》明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人数控制在33人左右,学科评议组委员人数不低于7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委员原则上受聘我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少于3年。为提高评审公正性,新《规程》根据《华中农业大学学术规范(修订)》,新增评审回避制,规定“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及近姻亲关系,不得在相应学科评议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担任评委。评审时,导师与学生、同一导师指导的三届以内学生、申报人提交的成果中的合作者等应严格回避,存在利害关系的其他人员应酌情回避。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员应主动提出回避。”
(六)科学伦理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定对已开展的动物实验进行科学伦理的监管,并加强科学伦理相关知识宣传。
学校实验动物中心于2015年10月取得湖北省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随着中心的部分运行,科学伦理委员会按照国家和湖北省相关条例的规定,对已开展的动物实验进行了科学伦理的监管,督促实验人员遵照动物福利的相关要求,维护实验动物的基本权利。
因当前申报项目、发表文章等需要,越来越多的校内研究者咨询动物伦理的相关问题,并要求提供动物实验伦理证明。在咨询的过程中,委员会发现研究者对动物伦理相关问题不太重视,对科学伦理相关知识了解匮乏。科学伦理委员会计划于2016年上半年开展相关科学伦理的讲座,在全校范围内对动物伦理知识进行普及宣传,为动物实验的规范化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关于发展生物医学学科的建议
2016年1月,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听取并讨论《华中农业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以及校学术委员会2015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在关于学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讨论中,针对学科建设方面,委员们分析了当前发展生物医学的背景:1.学科发展大势所趋。目前生命科学中的生物医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纵观在Nature、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的生命科学类文章,50%与生物医学相关;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很多学校从农学院、农业大学起步开始发展生物医学学科,逐步成为综合性大学,并成立医学院、附属医院。2.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拓展学校学术发展空间之需。学校目前在现有的农业领域如水稻等方面的伸展空间比较有限,必须培养新的生长点、新的增长方向。生物医学目前正处于有资源、能出大成果的上升势头,发展此学科对于增大学校体量、提升学校综合排名和综合实力大有裨益。3.扩大学校办学资源,促进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近一半的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普遍倾向于生物医学方面,对神经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的需求也较大。学生出国深造生物医学类专业,国外高校、研究机构也要求其在本科阶段必须有相关课程的基础。发展生物医学,对于扩大学校办学资源、吸引优秀生源以及促进现有人才的培养和输出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鉴于上述背景分析,委员们建议学校要顺应世界潮流和国家发展总趋势,勿受“农业”学科的禁锢,应足够重视和关注诸如生物医学等未来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学科,推进学校农学和生物医学相结合。我校可起步做生物医学相关的研究,如整合相关力量,开展神经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免疫生物学、药学等方面研究,逐渐建成医学院或公共卫生学院,并设立附属医院。